佩雯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江湖:乱世书 > 第三章 官宦
    三山县的官仓外,县衙主簿刁平川正兀自地在夜色下来回踱步,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是戌时一刻(晚上七点),天色已黑,再过不到半个时辰,县城城门便要落闸。可直到此时,今天派出去下乡征收秋税的三班衙役和粮差,竟无一队一人回来的!

    要知道,以往派出去下乡收税的各班衙役,每次不管差事办得如何,基本都会在申时八刻左右(下午五点)回城复命交差。就算出了什么变故,或者路上有事耽搁了,也不绝会过了酉时。

    可如今已是月明星稀,竟一个人影第一没见到,可真是一件咄咄怪事!

    牵扯到秋税征收大事,刁平川身担重任,岂敢大意。故而察觉到事情不妥后,便立刻派出人手分头出城、沿路打探,察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可说来也奇怪,刁平川接连派出去好几拨人手,竟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,他在这左等右等,却迟迟没人回来禀报。

    今天他派出去下乡征收秋税的三班衙役和粮差,还有派出去察看情况的人手,都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,活不见人死不见尸。

    远处漆黑的夜色,仿佛是的吞人的怪物,思之令人心寒。

    刁平川越想越不对,直觉告诉他,可能要出大事了。

    于是,在又一批人手被派出去,久等之下还是无人返还后,便再也坐不住了,立刻动身前往县衙,他要向县令还有县丞大人禀报此事,早做打算以防生变。

   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县衙二堂西侧的厢房内,三山县县令邱崇辉正与县丞严槐秉烛手谈。

    此时的县衙大门已经落锁,也早就过了散衙的时间,但邱崇辉和严槐二人因还要等刁平川来禀告今日秋税入仓的情况,所以未住县衙,而是在城内槐花巷另有宅邸的严槐并未离开。

    按朝廷定制,虽然大县的粮税、户籍由主簿该管,但秋税征收,此等大事,县令和县丞也不可能不过问。因而,刁平川每日等所有收税队伍回来,粮食全部收入官仓清点完数目以后,便会带着账册来向二人汇报官仓的情况。

    此过程很费时间,所以这段日子二人用罢晚饭后,都会联袂至后堂手谈两局,用以打发时间,等待刁平川。故而今日不知不觉就对弈到了戌时,二人也不觉有异。

    县令邱崇辉今年三十有二,进士出身,其人身高七尺有余,面如冠玉,一身青色鸂鶒补子官服,头戴官僕,更显得气态不凡。

    而县丞严槐却早已过不惑之年,面相普通且生丘壑,似隐有沧桑之意,虽同穿七品官服,但两相比较却相差甚巨。

    两人就这般你一招我一招地落子,一局棋很快又分出了胜负。

    “兄长,这局你可又输了,我记得好像已经是连输四局了吧?最近几日,我观兄长眉宇之间总有一股忧愁之色,对弈之时也偶有心不在焉,不知所为何事?若有事,你我之间但说无妨!”

    邱崇辉来着三山县上任也有三年了,与县丞严槐算是一同到任,二人脾气相投,又都好手谈,再加上严槐为人谦虚谨慎,身为佐贰官对邱崇辉多从旁辅佐,不曾加以掣肘,邱崇辉为此也投桃报李,每每以兄长相称。

    故而,两人这三年里相处还算愉快,倒也称得上是知心好友。这种情况,还是比较少见的。

    不过,虽说邱崇辉以兄长相称,但严槐却不敢托大,“唉~大人慧眼如炬啊!既说到这,下官也就直言不讳了。下官忧愁的,????????????还是上次与大人所言之事。大人也知道,朝廷对忻州的税收定额原就比其他三洲要高,而自从我与大人一同上任那年,忻州的年景就开始不好,百姓日子愈发艰难,可偏偏今年又再行加派。下官担心,此举无异于是在火上浇油啊!”

    闻听此言,邱崇辉却不以为然,不屑地回道:“哦,我当是何故呢?原来,竟是此事。兄长权且宽心,不过加派区区赋税而已,当得了什么?再说,自从这忻州归我燕国治下以来,沐浴王化,已有十余年未见有贱民胆敢起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所言在理,可今日之形势已与往日不同,长此以往难免会生出事端来,切不可大意啊。正所谓,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!下官平日里若是无事,常会往乡里走动,所见所闻,不由得感叹民生之艰难。而我三山在整个忻州算是大县了,我县都如此,其他地方只怕情况更糟。如今,各县秋税都未征收完成,以下官之见,县令大人和刺史大人有师徒情分,关系非比寻常。若能建言之,由刺史大人上书朝廷,使加派的赋税减免一二,如此即可暂缓民生之苦以防祸端,大人您也是功德一件呐!”严槐再次劝道。

    “哼!那些卫人也配称百姓?不过是一群贱民而已,也值得如此兴师动众?此事兄长切莫再提!”

    “大人,这............”

    许是见严槐在此事上纠缠不休,再加上刚才言语上有些措辞激烈,心中难免觉得不妥,故而思考片刻后叹气道:“嗨!兄长,你我之间相交莫逆,此事当中另有隐情,我今日索性就透露一二。但是,我与兄长所言,切不可让旁人晓了去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请说,下官心中有数。”严槐保证道。

    “其实,朝廷本欲把此次我忻州加派的赋税,由四州均摊,是刺史大人上书朝廷,表示我忻州愿意一力承担,朝廷这才改变了主意。此为,一则可以为陛下、为朝廷分忧,助我军顺利战胜卫军;二则可减免粮草一路押运所造成的损耗。三则嘛,兄长你也知道,我等在地方为官,都是一任三年,任满必须离开。而且任内也要每年一小考,三年一大考,最后根据吏部考语决定升迁、专任或降职、罢官,而刺史大人他也不例外啊!”说着说着,邱崇辉情绪愈发激动,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刺史大人在我忻州刺史位已有三年,这三年里吏部考评两年上上,一年上中,可谓是功勋卓著。以刺史大人的政绩,此次卸任之后必定入京,但所任何职还无定论。据传,陛下明年有意增补内阁阁员,刺史大人可谓是正好赶上了,如此次差事办的顺利,陛下满意,未必不能一步登天呐!现在,刺史大人是一门心思扑在了此次秋税征收上。如此情形,我怎好建言?”